简书发币,究竟谁才是幕后赢家?

这个时代淘汰了一批文人墨客,迎来了平民化书写时代。生于90年代的孩子,实在幸运。

我身边有个沉迷文学的朋友,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手里捧着一本《毛泽东传记》,仿佛渴望穿越到历史的长河,成为报刊杂志上的写作名人,流芳百世。
有一天,他兴高采烈的跟我分享了一个APP,就是简书,他在简书上发布的文章浏览次数很高,还有很多小伙伴给他评论,他还告诉我,这是一个很火爆的创作社区,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在上面发布文章,他能得到这么多的评论,实在开心极了。
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我也不能掉队,便下载了简书。发现里面还有不定期的征稿活动,也可以一键生成图文等多种功能,我忍不住感叹道,这年头,果然是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别人做不到的事。
后来,我发现自媒体平台早已成为一个趋势性的潮流文化。平台负责盈利赚钱,创作者们挖空心思产出价值。

我的文章总被抄袭?
2014年的时候,自媒体就能赚钱了。一些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平台,输出内容,成为KOL,成本虽小,但影响力巨大,所产出的粉丝效应还为这些个体带来不菲的收益,有了这样的商业路径,后期直接走向机构化、公司化。
现在,我身边还有很多想通过自媒体月入8K的朋友,他们经常会去听一些关于自媒体的课程,有些课程里还会教大家怎么去做一个有水平的搬运工?所有第二份收入的机会都寄托在几千元的学费里。
然而,这些盲目渴求财富而着急入场的人,其实早已经错过了红利期,对于现在直播、视频平台的爆炸式裂变,哪还有你们赚钱的这些事?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都在烧钱,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赚钱,提高使用率,你已经错过这样的机会,真的可以从头再来吗?
往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导致平台的奖励越来越低,想从中获取财富的机会也会越少,这些不断变化的平台规则,将很多原创作者拒之门外。
正如文章一开始提及的这位朋友,我和他后面再交流这些内容创作平台的时候,他再也没有提到过关于简书上的文章,我再去看简书平台上的内容,都是一些都市化的故事,烂俗的情节,再也激发不起阅读者的共鸣。
原本在各大平台活跃的创作者们,被一群水军给淹没,搬砖的抢了流量,标题党们抢了流量,老实巴交的自媒体人开始销声匿迹。
“为什么我的文章总被抄袭”?这正是大多数富有丰富灵魂的内容创者,所面临的困境。
谁动了你的奶酪?
那么,究竟是谁动了你的奶酪?这些抢着分钱的水军?还是为你创作平台的幕后赢家呢?
事实上,所有内容创作平台在发展初期,都打着响亮的口号,比如我初遇简书,APP应用介绍里: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有着无穷的创造力。这句话听起来,就让人心生美好。
还有我们日夜都在用的社交软件——V信,捧红了公众号,最初推崇的口号是:在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时隔今日,这样的初心已灭,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运营者早已成为大咖,那些淹没在人海的小小个体,依然在人海。
传说中能成功打造个人IP的那群人,并没有被水军淹没,也没有被平台给限制,反而在互联网时代里,混的是风生水起,这是为何?
我们想通过内容创作去打造个人IP,从而产生粉丝经济,获取财富。你迅速走红的原因可能是一篇10+的爆文,后期若你不进行粉丝维护和平台运营,分分钟钟你就被人们抛之脑后。
网上有一个60多岁的网红,一个社会混混,转战互联网,人称传销头目。人红是非多,尽管网上天天有人怼他,偏偏他就把每个平台上的个人账号运营的头头是道,V博上一堆粉丝追捧,头条上经常引起疯狂转发的浪潮,现在连短视频,都玩的不亦乐乎。
这才是内容创作者的精髓,你不能怪水军太多,也怪不了平台规则。平台为你提供舞台,水军们让你知道,坚持才是胜利。
不愿被时代辜负的创作者
这时,有人问小编,那简书发币,我们要不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没错,简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可谁也猜不到这个平台三年后会发展如何?
对于内容创作的媒体人来讲,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发币平台吗?显然不是,即便这个币即Token,即便这个平台在早几年的时候,也曾赶超过一些知名的创作平台。
激励,是对创作者最好的支持。让我们遵循简书这一路的发展轨迹来看,发币这种操作,更像是背水一战。
当其他自媒体平台日均用户持续上涨、有了问答、有了微头条、有了推广链接等各种功能,简书却始终原地踏步,处于变现困难、奖励少、推荐少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户体验感持续下降。
这个运营方式导致的后果,直接损失了一大批优质的内容创作者,没了优质的产出,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让很多人对简书丧失了信心,这其中就包括我和我的朋友。
同样的一篇文章,在其他平台能获取到上千的浏览,在简书,仅仅只能获取几十的流量。这种天差地别的流量,谁还愿意选择这个平台呢?
还记得区块链正火热之时,多少企业想借助区块链为其今后发展背书,纷纷抢先发布白皮书,只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少企业都在混乱的币圈生态下,只想来一次咸鱼大翻身,并没有真正发展区块链技术,从而走向消亡之路。
对于那些常年混迹于币圈的老江湖来讲,发币,早已不是新鲜事,他们更愿意相信,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内容创作的平台是否符合了大众需求?是否能产出一批批优秀的文艺青年?
正如每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虽然已是互联网的天下,却仍然有一大波热血青年对该奖项充满了期待,这才是价值的体现。

区块链开发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区块链技术的头像-区块链开发网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