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转化是合并核心
“The Merge”正在到来。

*https://www.alchemy.com/the-merge
据计划,以太坊将在9月15日前后上线“The Merge”,届时将全面转向 **PoS** [权益证明](https://learnblockchain.cn/article/4048)共识。随着合并进程加快,不断披露的以太坊升级信息引发了区块链行业的大量讨论,包括能否成功、市场走势、未来生态方向,以及这两周在讨论的有关硬分叉的问题。
在深度了解以太坊合并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以太坊要费这么大功夫进行合并**”。部分文章分析的以太坊合并原因,基本可归类为三点:
– **能源消耗**,PoW 能耗过大且仅服务于获取收益,不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的大环境;
– **可扩展性**,以太坊拥堵是一直以来的严重问题,严重时导致 Gas 费疯狂上涨;
– **安全问题**,PoW 机制下的 Mining Pool 会导致算力中心化,容易产生51攻击。
那么,“The Merge”的合并将解决以上什么核心问题?从以太坊升级历程看:**最初升级**会全面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https://ethereum.org/en/upgrades/merge/
近几年,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以及其它区块链技术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诸多技术构建于以太坊之上。链上应用的繁荣也导致了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拥堵**,并使得以太坊网络中的手续费变得昂贵。
于是“**以太坊 2.0**”的概念被提出,其提案重点是解决**可扩展性**问题,以及在保障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升级,实现整个**共识升级**,即从工作量证明(PoW)过渡到权益证明(PoS)。

但随着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者认为“升级”或者“2.0”的表述,容易产生误解,共识升级的关键其实是**执行层和共识层的合并**,所以应该叫做“合并”更加合理,因为并不会有一条新的链诞生。并且,由于 **Layer2** 生态的出现以及不断成长,以太坊扩展性问题其实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后续以太坊的开发方向显示了将重心调整为共识机制的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业界对以太坊合并如此重视的原因:
首先,在合并完成后,ETH 会**大幅度减产**,新 ETH 发行总量减少约90%;并且由于 PoS 的参与机制,大量的 ETH 将因为用户参与生态治理而**被锁定**;并且根据官方官方披露,合并以后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 staking 提取,直到 Shanghai 升后才会开启。因此,以太坊将会进入一个**通缩**的时代。

其次,一直被环保主义者诟病的 PoW 这种不可持续、浪费能源的方式将转换为 PoS 机制,参与者通过参与节点生态治理来验证网络,不再需要 GPU 能耗,预估能耗将下降**99.5%**。以太坊将完全转变成为可持续的“绿色”以太坊,为生态的无限拓展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同时,相较于 PoW 共识机制而言,PoS 可以更好地**分散**网络参与者。以太坊信标链会随机选择一个由至少128位验证节点组成的“委员会”对区块进行证明,随机就意味着节点无法联合,减少权力(算力)**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节点方的情况,进而消除“51攻击”。

*https://ethereum.org/en/upgrades/sharding/
而对于“扩展性”问题的解决,以太坊提出“**分片链**”形式。分片链将会提供更便宜的**额外存储层**,并**降低** Layer2 解决方案的手续费,以拓展以太坊网络。然而目前,“分片链”方案还处于社区讨论的状态,离上线还很遥远。
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安全性角度,以太坊的合并是**必然**。近日,以太坊官方还发布关于合并的相关说明,比如“合并是共识机制的改变,而非网络容量的扩大,也不会降低 Gas 费”、“不需要锁定32个 ETH 才能运营节点”,更加明确了合并相关细节。
在大量的技术与市场的讨论中,留给以太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底此次合并成功与否,将会带来什么,未来生态、市场走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了解最新资讯,参与精彩活动,欢迎加入本体中文电报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即可加入:
https://t.me/OntologyNetworkCN

“The Merge”正在到来。
*https://www.alchemy.com/the-merge
据计划,以太坊将在9月15日前后上线“The Merge”,届时将全面转向 PoS 权益证明共识。随着合并进程加快,不断披露的以太坊升级信息引发了区块链行业的大量讨论,包括能否成功、市场走势、未来生态方向,以及这两周在讨论的有关硬分叉的问题。
在深度了解以太坊合并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以太坊要费这么大功夫进行合并”。部分文章分析的以太坊合并原因,基本可归类为三点:
- 能源消耗,PoW 能耗过大且仅服务于获取收益,不符合当前绿色可持续的大环境;
- 可扩展性,以太坊拥堵是一直以来的严重问题,严重时导致 Gas 费疯狂上涨;
- 安全问题,PoW 机制下的 Mining Pool 会导致算力中心化,容易产生51攻击。
那么,“The Merge”的合并将解决以上什么核心问题?从以太坊升级历程看:最初升级会全面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https://ethereum.org/en/upgrades/merge/
近几年,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以及其它区块链技术形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诸多技术构建于以太坊之上。链上应用的繁荣也导致了以太坊网络交互的拥堵,并使得以太坊网络中的手续费变得昂贵。
于是“以太坊 2.0”的概念被提出,其提案重点是解决可扩展性问题,以及在保障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升级,实现整个共识升级,即从工作量证明(PoW)过渡到权益证明(PoS)。
但随着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者认为“升级”或者“2.0”的表述,容易产生误解,共识升级的关键其实是执行层和共识层的合并,所以应该叫做“合并”更加合理,因为并不会有一条新的链诞生。并且,由于 Layer2 生态的出现以及不断成长,以太坊扩展性问题其实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后续以太坊的开发方向显示了将重心调整为共识机制的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业界对以太坊合并如此重视的原因:
首先,在合并完成后,ETH 会大幅度减产,新 ETH 发行总量减少约90%;并且由于 PoS 的参与机制,大量的 ETH 将因为用户参与生态治理而被锁定;并且根据官方官方披露,合并以后一段时间内无法进行 staking 提取,直到 Shanghai 升后才会开启。因此,以太坊将会进入一个通缩的时代。
其次,一直被环保主义者诟病的 PoW 这种不可持续、浪费能源的方式将转换为 PoS 机制,参与者通过参与节点生态治理来验证网络,不再需要 GPU 能耗,预估能耗将下降99.5%。以太坊将完全转变成为可持续的“绿色”以太坊,为生态的无限拓展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同时,相较于 PoW 共识机制而言,PoS 可以更好地分散网络参与者。以太坊信标链会随机选择一个由至少128位验证节点组成的“委员会”对区块进行证明,随机就意味着节点无法联合,减少权力(算力)过度集中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节点方的情况,进而消除“51攻击”。
*https://ethereum.org/en/upgrades/sharding/
而对于“扩展性”问题的解决,以太坊提出“分片链”形式。分片链将会提供更便宜的额外存储层,并降低 Layer2 解决方案的手续费,以拓展以太坊网络。然而目前,“分片链”方案还处于社区讨论的状态,离上线还很遥远。
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安全性角度,以太坊的合并是必然。近日,以太坊官方还发布关于合并的相关说明,比如“合并是共识机制的改变,而非网络容量的扩大,也不会降低 Gas 费”、“不需要锁定32个 ETH 才能运营节点”,更加明确了合并相关细节。
在大量的技术与市场的讨论中,留给以太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到底此次合并成功与否,将会带来什么,未来生态、市场走势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了解最新资讯,参与精彩活动,欢迎加入本体中文电报群!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复制链接即可加入: https://t.me/OntologyNetworkCN
本文参与区块链开发网写作激励计划 ,好文好收益,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
- 发表于 2022-08-19 10:31
- 阅读 ( 215 )
- 学分 ( 5 )
- 分类: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