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身陷舆论旋涡,他备受瞩目,也饱受指责。 徐明星。 他是敌敌畏事件的当事人,是国内比特币交易所OKCoin的创始人,也是第一批比特币的创业者。 用户维权、虚假交易、高管离职、借币事件,徐明星一次次站在风口浪尖。 7月18号,一篇《徐明星面对一切质疑:我对人性的估计远远不够》的独家专访在各家媒体疯转,洋洋洒洒万余字的采访稿不知道大家完完整整看完的有几个? 今儿小编为大家精简又精简,用简单易懂的1000字来说完了这份采访稿的内容,请各位看官品尝~ 一、外界舆论 1. 备受关注:我们没炒作,但是无奈……我们太有名了。 2. 关于黑稿:谢谢你们曾经黑我们,让我们不低头,更精彩地活! 3. 金钱与负面新闻:我们行业哪有滴滴美团啥的有钱,动不动几千亿地砸,但是行业现在比较浮躁。 4. 发币圈钱:并不是很好圈钱,赚钱的跑了继续留在行业里的其实压力很大,很心酸。(在说自己?) 二、管理制度 1. 非亲力亲为质疑:联系投资人和估值是我做的,合同、DD,别人做的。直属下级可都是我带出来的,“帮我们建立团队”?少了我能行吗?! 2. 冷钱包私钥在太太和母亲处:胡说八道,冷钱包由财务、运营共同管理,所谓母亲、太太妻子管理,那是离职人员造谣。 3. 用人存疑:不是信任的问题,个人与团队相互满足,权限伴随能力而扩大。 4. 离职风波:创始人只有我跟麦刚,麦刚现在还是股东。离职那些只是合伙人,不是创始人。老员工仍有2/3还多,离职率正常。但是也有我的问题。 5. 币圈“黄埔军校”:是荣誉,是认可。 6. 管理反思:用人随性,破坏了规则;晋升随性,员工职位提升但没带来成果;应当用制度管人而不是个性管人;奖惩当严明。 三、维权事件:要让风险承受力差的人不去参与风险比较高的产品 1. “敌敌畏”事件:用户闹事每个平台都有(我们可不是个例),他们只是想要钱,且背后有人煽动。当然还是得反思自己,要让投资者考虑到风险与承受能力。 2. 对杨勇说“你买敌敌畏,你一瓶我一瓶”:杨勇乃“杨超”,他对我卖惨,我同情他给了他做项目的建议,后来发现他是个言行不一的臭流氓,我也被忽悠了! 3. 炒币负债:既然进入市场,就要调整自己心态,盈亏都得有心理准备,要理性! 4. 像赌场吗:风险性和波动性格更大,但不应该以赌博心态进来。应注意风控,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拒绝all in!不然亏了你可哭去吧。 四、数据造假 1.平台涉嫌操纵数据:国际用户居多,没啥人说造假。说造假的只是想要钱罢了! 2.分析90%为刷单:报告的统计维度有问题。这是交易所默认的规则,每家平台都有“流动性提供者”提供深度以及交易量,这不等于造假。 3.交易所竞争:多而杂,但有能力才能屹立不倒。 4.交易所异常回滚:无论哪家平台,回滚都写在合同里,你不认同,压根就别进来! 而且,我们不仅不会在回滚中获取任何利益,反而会大亏! 五、谈把公司捐给国家:不是我们这些人非要做区块链做数字资产,而是被时代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1.2017年央行检查:虽然很痛苦,但我们可是拥护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守法公民,经得起检查! 2. OKCoin业务变化:国际,持牌交易所;国内,钱包、行情、底层技术研发和应用。 3. 谈把公司捐给国家:断章取义!我可不是捐交易所,而是捐底层技术! 4. 区块链与灰色产业:国内没明确定义灰白产业,立法不够成熟……没办法,我们作为第一代创业者,要摸黑前行! 5. 与OK无关是洗白吗:无所谓洗白,我只是个被调侃的公众人物QAQ。 六、行业本身 1.空气币:诈骗(严厉打击)与泡沫(是规律,时间会留下最真的~)。 2.大佬论战:思想的碰撞让行业更加健康。我是企业家,不想多BB,我更关注产品和技术。 七、技术和生态 1.OKCoin公链实际落地:需要十多年,我很看好区块链发展。 2.区块链生态:关注团队能力,注重“产业共赢”。 |
区块链开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