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链这个概念在区块链世界里开始不断被更多人所熟知,闪电网络之于比特币,雷电网络之于以太坊。在很多书籍和文章中都提到,侧链是为了弥补主链上的缺点而生的。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主链目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侧链的出现正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一种。
侧链本质上是一种协议,而并非一种全新的区块链,满足这个协议的区块链都可以称为侧链。
以比特币为例,这个协议具体是:可以让比特币安全地从比特币主链转移到其他区块链,又可以从其他区块链安全地返回比特币主链的一种协议。 到底什么是侧链侧链听起来很玄乎,其实道理并不复杂,举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很多大型的会议和论坛,都会有主会场,还会有分会场,甚至还有小范围的闭门会议。我们都知道在人数众多的主会场想要达成共识比较难,那么就需要一个个的分会场去完成某个主题的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结果同步给主会场。主会场如果没有人有异议,该项主题就算结束了,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再由主会场讨论投票达成共识。 主会场由于人数多,开会效率比较低,但是也很难出现一言九鼎的中心化腐败问题,而分会场人数少,效率就会高很多,至于如何保证分会场不会有人集体作弊,就需要主会场和分会场之间达成一些协议,这些协议本质上就是利用激励和惩罚手段起到权力制衡的目的。而且通常来说小范围内的作恶成本会更高,作恶很容易被识破,所以分会场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提升会议效率上。 主会场对应主链,而分会场则对应侧链,侧链由于牵扯的参与方比较少,可以在性能和效率上达到很高的水准,主链负责同步侧链的共识结果以及维护公平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个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同时也兼顾了安全性和性能的平衡。 关于侧链和主链的关系还有一个很形象的类比,我们都知道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只有少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是网络连通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的普及,才有了后来的互联网大爆发。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就是互联网)之分,两者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局域网通常用于企业和组织内部,局域网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局域网可以提高内部计算机通信的速度,另一方面局域网可以做到更高的安全性,广域网负责把各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完成信息流通。局域网和广域网各有其价值所在,但又缺一不可。如果将这种关系映射到主链和侧链上,我们也可以一窥未来公有区块链发展的潜在方向。 侧链和主链的双向锚定理解了什么是侧链,那么接下来就得来聊聊主链和侧链是如何通信的,比如说比特币如何安全地在主链和侧链之间来回转换,如何保证不会有人作弊,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侧链的发展就只能是一纸空文。
![]()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新概念了,那就是双向锚定,怎么理解呢?双向锚定允许比特币从主链转移到侧链,并且反之亦然。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暂时性地将比特币在主链上锁定,同时等量的等价代币在侧链上被释放。 当等量等价的代币在侧链上被锁定时,则主链上的原始比特币就可以被释放,这就是双向锚定的本质。 当然这中间其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谁来锁定,如何保证侧链上没有作弊,如何证明侧链最终的交易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密码学和经济激励方案的设计,此处不再深聊。总之,侧链现在虽然很火,但是不管是比特币的闪电网络还是以太坊的雷电网络都还不是很成熟,更别说后来的RSK和Plasma,虽然目标很宏伟,但是距离真正的大规模落地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RSK, RSK其实是一种侧链的框架,你可以理解为闪电网络解决的是比特币支付问题,而RSK则是通过侧链为比特币创建了一套类似以太坊的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RSK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合约,即时支付以及更高的可扩展性,为比特币生态系统增加价值和实用性,主要是通过侧链,使得大部分交易可以不用在主链进行。 侧链的方案给公有区块链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演化思路,既然不能在主链上实现性能和安全性的最大化,那么就通过侧链实现性能的突破。我们不能奢求一招鲜吃遍天,但是如果能有一种方式覆盖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会沿着这个路径演化,现实总是在平衡中不断妥协和寻求突破,直到各方得到相对最优解。 小结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毕竟技术一直在不断演进。最近听了很多国外区块链行业发展的消息,对比一下国内,真心觉得国外的区块链团队更在乎项目的技术开发,而国内很多区块链公司其实说到底就是各种投机炒作,国内很多投资机构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代币锁多久?什么时候上交易所?而国外的团队会问很多技术非常深的问题,比如共识算法、如何提高并发性,如何解决主网负担过重等,孰好孰坏,我相信你心中早已有答案了。 |
区块链开发网